上周央行净投放资金5149亿,但受到央行拟将银行理财纳入MPA考核、MLF未续作以及人民币贬值等因素的影响,资金面总体偏紧。全周来看,除1M、6M国债收益率分别小幅下行1.15bp和0.9bp外,其余各期限利率债均大幅上行,且短端上行幅度明显高于长端。短端国债、国开、非国开平均上行幅度分别为1.3bp、14.7bp和15.3bp,长端利率债收益率上行幅度则在3bp~7bp。整体来看国债表现明显好于国开、非国开,10年期国债、国开、非国开收益率分别上行5.76bp、6.75bp和6.44bp。信用债方面,资金面持续偏紧带动短融收益率大幅上行,各评级6M、9M品种上行幅度超过10bp, 1年期品种上行幅度更是高达16bp。中票上行幅度相对低于短融,不同评级品种上行幅度均在10bp以下。信用利差走势分化,各评级短融信用利差普遍走扩0~5bp,而长端信用债调整幅度低于同期限国开则令5年期、10年期中票信用利差被动压缩0~5bp。四季度资金利率中枢大概率上移,提升机构杠杆套息的资金成本,未来信用债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去杠杆压力。
上周五政治局会议提出“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强调“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短期内资金面紧平衡的态势可能延续。并且,上周公布的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回归平稳,经济短期稳定增长态势未变。海外市场方面,美英三季度GDP增长超预期、德法PMI创新高带动全球主流国债收益率加速上行,人民币贬值压力累积加剧流动性风险。短期来看,资金面紧平衡叠加人民币贬值抬升资金成本,带动短端利率债收益率回调,信用债去杠杆也会给流动性较好的利率债带来一定的抛售压力,债市短期内可能面临震荡调整。不过,就房地产和过剩产能行业来看,上交所新政或将进一步加剧行业分化,行业龙头债仍具一定的配置价值。未来随着地产销售下滑带动投资回落,资产荒问题或将进一步强化,债市短期震荡将为投资者布局明年提供入场机会。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