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央行净投放资金700亿,月末前两天央行持续净回笼加剧资金面紧张情况,货币利率和同业存单利率大幅上行引发债市剧烈调整。全周来看,利率债收益率全线上行,且短端调整幅度明显高于长端。短端国债、国开、非国开分别平均上行20bp、36bp和39bp,长端则分别上行13bp、17bp和19bp,10年国债一周上行12.45bp至2.9895%。整体而言,国债表现明显好于国开、非国开,反映这波调整主要由交易盘推动,流动性冲击是主要调整原因。信用债方面,上周短融、中票均随利率债出现了大幅调整。3个月、6个月AAA品种收益率上行幅度在40bp左右,5年期、7年期中票收益率调整幅度也在30bp以上。除3M短融期限利差小幅下行外,其余各期限信用债期限利差普遍走扩10bp左右。由于信用债流动性相对较差,后期可能仍将面临利率债调整的滞后影响,再加上近期信用风险事件频频出现,引发市场对信用风险的担忧,短期信用债尚存在一定的调整空间。
上周公布的PMI数据显示,生产与内外需向好带动制造业继续扩张,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高位上涨预示年底通胀压力继续上行。海外市场方面,在11月30日的维也纳会议上,OPEC意外达成减产协议,推高油价的同时也推升了市场通胀预期,国际债市普遍承压。尽管上周美元指数回调,且央行大力干预下人民币贬值节奏放缓,但周五公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依然向好,12月加息在即背景下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在积聚。月末资金面偏紧,叠加PMI数据向好和海外因素的传导,上周国内债市出现大幅调整。度过月末后,本周流动性或有一定好转,但考虑到汇率贬值和金融去杠杆约束下央行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紧平衡,再加上意大利公投失败后欧元贬值可能会推高美元、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短期资金面难有大幅宽松局面。不过,债市在经过上周的大幅调整后,收益率高涨令部分品种配置价值逐渐凸显,未来随着收益率进一步调整到位,可密切关注利空出尽或经济下行压力再次显现时的交易性机会。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